首页 资讯 正文

大别山下崛起茶产业新势力

体育正文 209 0

大别山下崛起茶产业新势力

大别山下崛起茶产业新势力

新华社武汉5月21日电(rìdiàn)(记者(jìzhě)田中全)一片茶叶能激发怎样的(de)发展潜能?深入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,能寻到令人惊叹的答案。 5月(yuè)中旬,春茶(chūnchá)采摘正在收尾,而抹茶生产才刚刚开始。驱车来到河口镇(hékǒuzhèn)金墩村,只见一望无际的茶园如绿色绸缎般顺着山势铺展蔓延。茶垄间,茶农(chánóng)揭开茶树上的遮阳网,驾驶自动采茶车来回穿梭,采收茶青。空气中弥漫起清冽的茶香,直往鼻腔里钻。 揪下几片茶叶放在掌心,阳光下,叶片(yèpiàn)舒展(shūzhǎn)、油光碧绿。“和绿茶不同,抹茶茶叶需经过20多天的遮阴处理,充分提升茶叶的持嫩性和叶绿素含量(hánliàng)后(hòu),才开始采摘。”金墩村抹茶基地负责人高峻峰介绍说。 大悟县地处大别山优势茶(chá)产区,平均海拔450米,拥有茶园(cháyuán)30万亩。近年来,大悟县深耕“茶文章”,在稳固绿茶产业的基础(jīchǔ)上,持续推进产业提档升级,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现代化(xiàndàihuà)农业管理系统和抹茶生产工艺,在金墩村(cūn)建成3000亩抹茶种植生产基地,全力打造大别山区茶产业科技赋能的标杆样本。 在(zài)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金墩村抹茶茶园(cháyuán),村民在采茶(无人机照片(zhàopiān))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 在抹茶生产车间(chējiān),刚(gāng)收割的鲜叶经过蒸汽杀青、烘干、叶梗分离、静电除杂等自动化工序,形成制作抹茶的原料碾茶;来到精加工车间,碾茶在石磨、球磨、气流粉碎等工艺的处理下,最终变成颗粒微小、深绿细腻的抹茶成品。 与泡饮的茶叶不同,抹茶的食用(shíyòng)方式更为多样,广泛与咖啡、奶茶、糕点、冰淇淋等(děng)饮品和食品搭配,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(xǐài)。在大悟县,抹茶香早已飘出了深山。抹茶基地品控(pǐnkòng)主管杜洪说,金墩村去年生产抹茶200多吨,产值近1亿元。 在距金墩村约(cūnyuē)20公里的新城镇朱湾村,黄茶生产如火如荼。 黄茶属微发酵茶,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,富含茶多酚(cháduōfēn)、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,近年市场(shìchǎng)发展较快,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。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说(shuō),大悟县主要生产春茶,一到夏秋季(xiàqiūjì),茶叶品质下降,弃采现象普遍。“但是把夏秋茶发酵成黄茶,既(jì)能激发茶产业新动能,又能拓展新市场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” 工人正在(zài)黄茶生产线上调控设备。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 摄(shè)  2023年(nián),在上级部门(shàngjíbùmén)的支持下,朱湾村建成一条集“三焖三烘”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黄茶生产线。自投产以来,黄茶生产线日加工鲜叶近1万斤,黄茶产品通过酒店餐饮渠道畅销市场,供不应求。 如今,原本弃采的(de)夏秋两季“粗枝大叶”,制成了(le)醇厚甘香的“金枝玉叶(jīnzhīyùyè)”,提高了茶叶的综合利用率,每亩茶园增收超2000元,惠及茶农2200余人。“以前过了春天,茶园干脆就荒着(huāngzhe),现在村里有了黄茶产业,大家就闲不住了。”朱湾村78岁的雷翠芹说。 大别山下,茶产业迸发新动能。目前,大悟县拥有涉茶(shèchá)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,年产茶叶约1.4万吨,全产业链从业人(rén)员10万余(wànyú)人,综合产值超25亿元,已(yǐ)构建起绿茶、抹茶、黄茶、红茶等多种品类、特色鲜明的茶产业格局。
大别山下崛起茶产业新势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