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小蘑菇开出“致富伞”,撑起“致富半边天”

体育正文 280 0

小蘑菇开出“致富伞”,撑起“致富半边天”

小蘑菇开出“致富伞”,撑起“致富半边天”

6月7日,昭通市鲁甸县云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棒包装、分拣车间内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(jiāng)流水线上(shàng)包装好的菌棒,放置在货架(huòjià)上。数以万计的菌棒,将从这里(zhèlǐ)走进培养车间,走进农户家里,开出“致富伞”。 工人杨会主要(yào)负责修剪香菇,“活很简单,反正坐着也是坐着。”杨会笑着说,自己要带孩子不能去(qù)外地打工,现在(zài)(xiànzài)在家门口就业可以赚钱(zhuànqián),还能照顾家里,感到很满意。“公司采用‘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’订单(dìngdān)模式,农户以土地流出、务工、自种三种方式参与。”云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阳告诉记者,工人按工种计件发放工资。采菇剪脚(jiǎnjiǎo)的日工资平均在80~100元(yuán)左右,注水工180~240元左右。总体保障工人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(shōurù)。李晓阳说:“许多(xǔduō)工人要回家照顾老人、孩子,所以我们工作时间比较自由,多干多得。而有的农户在家自种菌菇,由公司统一收购,每年每个大棚有1.1万元~1.2万元的收益。” “菌子(jūnzi)卖得好,才能带动农民致富。而想要菌子卖得好,得保证菌子品质好。”李晓阳介绍,公司承担了鲁甸食用菌产业的(de)技术引领、中试和推广,目前实行的“企业(qǐyè)提需求、院校攻技术”协作机制,与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、广东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开展(kāizhǎn)深度合作。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(zhāngjīnxiá)开展技术合作,引进4名专业研究生和2名食用菌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(tiánxiùcái)”,负责一线技术指导。无论是工厂或(huò)农户,都能享受最新(zuìxīn)的科技指导。目前,鲁甸县食用菌产业园已(yǐ)成功申报省级科普示范基地、市级专家工作站,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7项。 目前,云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头等大事就是人工驯化的黄见手青(shǒuqīng)商品化出菇,“预计批发价(pīfājià)70元每公斤,零售98元每公斤,还包邮。”李晓阳很自信地告诉《工人日报》记者(jìzhě),很快喜欢吃菌子的云南人民就可以实现(shíxiàn)“黄见手青自由”。 据了解,鲁甸食用菌(shíyòngjūn)养殖产业采用“农户收益六成,公司收益三成,村集体(jítǐ)收益一成”的(de)分配模式,有效破解了传统农业中农户与市场脱节、收益分配失衡的难题,实现了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(zēngxiào)的共赢局面。2024年,菇农负责(fùzé)大棚(dàpéng)种植、管理、采摘等,实现收益约25200元/万棒;企业负责菌棒生产、后培养、技术指导等,实现收益约12000元/万棒,村集体通过收取大棚及相关设施租赁费用,实现收益约2800元/万棒。小蘑菇开出“致富(zhìfù)伞”,为当地农民撑起“致富半边天”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记者 徐潇)
小蘑菇开出“致富伞”,撑起“致富半边天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