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甘快看」治沙40多年,他们在八步沙叠涂绿意

体育正文 270 0

「甘快看」治沙40多年,他们在八步沙叠涂绿意

「甘快看」治沙40多年,他们在八步沙叠涂绿意

八步沙林场。古浪县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 听鸟鸣、闻花香,夏日的八步沙林场绿意浓浓。历经40多载,三代治沙人用(rényòng)梭梭(suōsuō)、沙枣、柠条、花棒等沙生(shāshēng)苗木,在广袤的八步沙织就一张巨大的“绿毯”,将黄沙严严实实地盖住。 看着(kànzhe)如今的(de)八步沙,很少有人能想到,这里曾有过“沙上墙、驴上房、人恓惶”的历史。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,八步沙位于古浪县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南缘。40多年来,“六老汉”三代人(sāndàirén)与干旱和(hé)风沙顽强抗争,用两手老茧栽绿树、一腔热血缚(fù)“黄龙”。 从第一代治沙(zhìshā)(shā)人“一棵树、一把草,压住沙子防风掏”,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“网格(wǎnggé)状双眉式”沙障结构,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,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“打草方格、细水滴灌、地膜覆盖”等新技术(jìshù),从防沙治沙、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、发展生态经济,“困难面前不低头,敢把沙漠(shāmò)变绿洲(lǜzhōu)”的八步沙林场(línchǎng)治沙人硬是闯出了一条(yītiáo)“以农促林、以副养林、农林并举、科学发展”治沙之路。在治理好八步沙后,从2003年起(qǐ),他们主动请缨向(xiàng)腾格里沙漠的黑岗沙、大槽沙、漠迷沙等沙区进军,完成治沙造林6.4万亩(wànmǔ),封沙育林11.4万亩,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(duōwànzhū)。40多年来,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32.35万亩,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4.93万亩,完成通道绿化200公里(gōnglǐ)、农田林网5000多亩,栽植各类沙生苗木6000多万株,花卉、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,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。如今,在八步沙所在的古浪县,239万亩沙化土地已得到初步(chūbù)治理。 八步沙林场的(de)工人正在给苗木浇水。人民网记者 王彤摄 “现在进八步(bābù)沙给树浇水凉快多了(le),都(dōu)不像以前那么热了。”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、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说。聚木可成林,高低错落的沙生植物是“六老汉”三代人在八步沙叠涂的绿意(lǜyì)。如今,这份绿意越来越浓。 林场(línchǎng)取水(qǔshuǐ)处,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(rén)郭玺熟练地将洒水车停稳开始取水;林场深处,工人两三人一组,配合着给苗木浇水……清晨出发、傍晚收工,这样的管护场景,日复一日地在八步沙上演。 三分种、七分管,林场种树,管护是关键。“父辈们从开始的(de)靠人背水,到人挑车拉浇灌苗木,用过泉水、涝池水,后来林场自己打了一眼机井,我们用三轮车、洒水车浇水。”提到八步沙(shā)的“用水史”,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、副(fù)场长贺中强(hèzhōngqiáng)心中感慨万千。 古浪县八步沙沙产业水源工程(gōngchéng)调蓄水池。人民网记者 邵兰摄 今年4月10日,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沙产业水源(shuǐyuán)(shuǐyuán)工程(gōngchéng)调蓄水池(xùshuǐchí)正式通水。“黄河水上了八步沙咯!”看着从上百公里外奔涌而(ér)来的(de)黄河水倾泻而下进入蓄水池,郭万刚等人禁不住喜悦喊了出来。蓄水池的建成与蓄水,将为3.3万亩林地灌溉提供稳定水源,推动八步沙林场发展林下经济、沙产业,切实筑牢绿色屏障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。 八步沙林场盛开的花朵。古浪(gǔlàng)县委宣传部供图 “今年的八步沙美得很,沙棘、柠条、沙枣(shāzǎo)陆续开花了,从5月一直能持续到8月。”贺中强热情邀请大家有空来林场看花。7万亩(wànmǔ)花田,是(shì)八步沙治沙人心中最美的风景。
「甘快看」治沙40多年,他们在八步沙叠涂绿意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